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潘小川:不同城市的PM2.5颗粒不同,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不同
近日网传“PM2.5污染造成早死8000人”的说法,引起许多网友担心。这一说法是真是假?是否有某些特定限制条件?
记者寻访发现,“早死8000人”说法出自于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一份报告。记者采访了报告主要负责人,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潘小川。
潘小川介绍,2012年12月18日发布的《危险的呼吸—PM2.5的健康危害和经济损失评估研究》报告指出,2012年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西安四城市因PM2.5污染造成的早死人数将高达8572人,因早死而致的经济损失达68亿人民币。
“这一数据是根据国际上公认样本统计方法,在中国华中、华南、华北、华东分别选择几个城市的污染物进行的研究,主要是将其中PM2.5数据和相关同期疾病两个数据放在一起做统计分析,进行统计学上的定量分析和理论预测。”
潘小川说:“国内在这方面研究预测做的不多,我们在2011年花了一年时间,搜集从2004年以来的相关数据,做出统计模型,然后主要运用2010年PM2.5数据,放在模型中进行推算,算出相应的超额死亡人数。”
很多网友对如此精确的数字感到疑惑和忧虑,数字背后说明空气污染对人的伤害究竟有多大?
潘小川解释,我们的定量分析说明,PM2.5的危害还是很大的。至于对人体会产生什么影响,主要看PM2.5吸附大气中哪一种有毒颗粒物。如果吸附的是致癌物,就具有致癌性。如果吸附的是重金属,可能造成重金属中毒。成分不同,危害性不同。每个城市的生活经济发展不同,暴露在外的化学物质反应关系也不同。不同城市危害也不一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