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气象科学院大气成分研究所所长孙俊英。
污染物排放是造成雾霾天气的“罪魁祸首”
中国天气网
中国天气网讯 北京1月内4次遭雾霾袭击,城区空气重度污染;南京破记录地达到20多个污染天,9个大气监测点达到中重度污染;安徽多地浓雾弥漫,多条高速紧急封闭……近期,中东部大部地区都笼罩在一片雾霾中,有网友戏言:“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——你站在我面前,我却看不到你!”。
雾霾天气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?雾霾什么时候会消散?作为一名普通公众,我们能为治理雾霾做些什么?为此记者采访了中国气象科学院大气成分研究所所长孙俊英、副所长王亚强。
1月28日,车辆在雾霾笼罩的郑州市区街头缓慢行驶。(图片来源:河南日报)
“颗粒物悬浮在大气中,造成空气混浊、能见度降低,从而导致雾霾天气的出现。”孙俊英说,“其中,直径小于或等于2.5微米,不足人的头发丝粗细1/20的细颗粒物被称为PM2.5,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。这些颗粒物如果被吸入人体内,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。”
孙俊英介绍,气象部门一直在观测雾霾天气现象,现在不仅是观测,对颗粒物成分也做了分析。例如,“北京细颗粒物(PM2.5)中,有机物约占40%,硫酸盐、硝酸盐分别为17%、14%左右。”王亚强说,PM2.5的来源十分复杂,既有燃煤、机动车、扬尘直接排放的细颗粒物,也有空气中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等,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转化生成的二次细颗粒。
“不利的气象条件又造成了污染物的持续累积。近期冷空气势力弱,大风天气又少,中东部地区低层大气长时间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,不利于空气的流通和污染物的扩散,从而导致了雾霾天气的持续。”孙俊英向记者分析道。
中央气象台预计,29~30日,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仍将持续雾霾天气。31日起,受冷空气东移影响,雾霾将逐渐减弱或消散,同时中东部将迎大范围雨雪天气。昨天(28日)上午10时,中央气象台历史上第一次专门针对霾发布了预警。
“治理雾霾天气,节能减排是重点。”孙俊英表示,“作为一名普通公众,我们也可以贡献出自己的力量,比如节约用电、步行上下班或者乘坐公共汽车、少用私家车等。”
雾霾天气能见度较低,驾驶人员应小心慢行;机场、高速公路等地应采取应急措施,确保旅客交通安全;同时,霾使空气污浊,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户外活动,外出时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。